close

做件大事

 

  台北捷運隨機殺人的鄭捷在問訊時供稱:「從小就想做件大事」,問他是何大事?他說:「就是在捷運隨機殺人」。 從事發至今,全國媒體,從平面到電視,大量而且不斷地重複報導:鄭捷的成長過程、犯案經過、以及民眾對搭乘捷運的不安與恐慌,雖然也披露英勇抵抗的民眾、政府的防範措施、以及自發到捷運站獻花等新聞。但是在痛心之餘必須反思:整個社會是否正在幫助鄭捷完成「做件大事」的心願?甚至還可能間接鼓舞了與鄭捷同樣有扭曲人格與價值觀的人起而效尤?

 

  造成4死24傷的鄭捷思路清晰地供稱:「想要被判死刑,所以要多殺幾個…」;昨天新聞報導:有立委提議修法沒有特別殺人動機的死刑規定,但是立刻有司法改革的民間團體表達抗議。是不是應該廢除死刑並不是本文能夠討論的,但是我們依然需要反思:如果判處鄭捷死刑,是否又幫忙他完成了第二個心願?是不是在完成鄭捷的「兩個心願」後,台灣社會又會逐漸淡忘此事、傷口自然愈合?

 

   個人謹提出下列觀點供台灣社會反思:

 

一、「捷運隨機殺人」雖然是單一偶發事件,但是發生的原因不應該只是鄭捷個人有扭曲的人格與價值觀、或者是家庭教育與學校制度失當;真正原因仍有待釐清,但是台灣社會長期陷於不安與焦慮應該也是部分造成因素,因為鄭捷提到:「現在要念書,以後還得工作,活得好累;我不想過這麼累的生活,決定殺人求死」

 

二、「是否廢除死刑?」幾乎是一個可以爭論不休的議題,從法理到情理,但是判處鄭捷死刑是否就可以彌平死者家屬的傷痛?社會公義得到伸張? 反過來說,社會大眾並不是死者家屬,所以無法感同身受,更不應該在「是否廢除死刑」議題上對死者家屬造成第二次傷害

 

三、「如何撫平台灣社會的創痛?」是本文希望提出來探討與深思的,因為「捷運隨機殺人」事件不僅葬送了4個家庭的幸福、傷害了24個無辜的民眾,更重要的是這個事件斷送了台灣社會整體的「安全感」;過去我們自豪的是民主與自由,但是喪失「安全感」的台灣社會與喪失民主與自由同樣令人痛心。

 

  個人想問問現在的年輕人是否還記得國父孫中山先生? 國父曾經說過:「不要立志做大官,要立志做大事!」。當然,這裡所說的「立志做大事」絕對不是鄭捷的「做件大事」,只是從這個事件可以看出來:台灣甚至整個世界現在的價值觀與過去為爭取民主自由拋頭顱、灑熱血時代的價值觀有多麼大的出入?

 

  最後,借用曾國藩所說:「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嚮而已。」許多台灣的政治菁英為了「立志做大事」、更要「立志做大官」不惜挑起矛盾與對立、製造不安與抗爭;經過近20年的撕裂國家、族群、社會與家庭,再好的台灣社會也免不了出現「捷運隨機殺人」事件。  請問台灣的政治菁英:從政的目的不就是為「人民」謀求更好的生活? 

 

附註:2014年5月21日16時22分至26分台北發生捷運隨機殺人事,嫌犯為21歲的學生臺灣男子鄭捷。事件共造成4死24傷。

arrow
arrow

    亞力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